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起
  • 浏览量:1777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12.05
  •                                                       

                                                                    《桃花坞木版年画》 王稼句

     

    北宋年间,苏州城内阊、娄两门之间,阡陌交通,溪流萦带,颇多园林水石之胜。嘉祐中,浦城章楶任苏州教官,就寓居城北,后来他官运亨通,累官枢密院直学士,便在那里买地建造庄园,广约七百亩,中置别业,植桃千树,遂以桃花坞称之。章氏后人又增益修饰,开辟池沼,构筑亭台,栽种花木,曲折凡十馀里。每当暖风烂熳,桃红柳绿,郡人纷至沓来。桃花坞之名,因此而脍炙人口。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下,桃花坞一带烧杀惨酷,遂成一片废墟。绍兴和议后,社会相对安定,桃花坞的部分旧观,也得以重现。由此而至清代中叶,除城隈仍多池塘旷地,还有田野风光外,桃花坞大部分地方,因与阊门市廛相接,逐渐呈现街巷纵横、民居栉比、园亭点缀、坊肆相连的格局,而坊肆又以作坊、酒楼、市食、小经纪为多。当然,那里的居民唐寅,给桃花坞带来全国的名声,他的《桃花庵歌》起首就咏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子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他时常与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在那里雅集酬酢,文墨诗酒、风花雪月的情景,那是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五百年来,人们就将桃花坞作为这位“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生活背景,两者也就密不可分了。

    阊门是苏州最繁盛的阛阓之地,它延伸出四条商市,一条是由阊门至枫桥的上塘街,一条是由阊门至虎丘的山塘街,一条是由阊门至胥门的南濠街,还有一条就是城内的阊门大街(又称中市大街,今西中市、东中市),阊门则为汇聚中心,更形繁华。

    大约自明代后期开始,阊门内外逐渐形成“苏作”工艺品的专业产销市场,城外主要集中在山塘街、南濠街,城内则以阊门大街为轴心,南北巷陌,分布几遍,如专诸巷、吴趋坊、天库前、周王庙弄、宝林寺前、阊门内下塘、西街、桃花桥弄、桃花坞大街、尚义桥街、河沿街、廖家巷、沈家弄、韩衙庄等处,更是匠作麇集,工巧百出。

    苏州年画的印制,历史也颇为悠久,迟在明代中期就出现套版独幅作品,也出现了专事刻印年画的铺家。但由于文献阙失,年画铺的分布情况不得而知。惟冯梦龙《马吊脚例》说:“牌式必须官样,如太仓卫前、昆山司马桥、苏州桃花坞并称牌薮,以夹青纯棉纸者为上。若细画者谓之小娘牌,狭小者谓之夫牌(如苏州葑门牌类),矮阔恶者谓之孤老院牌(如苏州唐家牌类),墨写模糊难辨者谓之鬼牌(江西多用之),俱勿用。”可见迟在明末,桃花坞已称“牌薮”,而马吊牌正是年画铺的产品之一。清康熙至嘉庆间,设于桃花坞的年画铺已有很多,见于传世年画题款的,就有“姑苏桃花坞蔡卫源”、“桃坞主人”、“花坞主人”、“桃溪主人”、“桃坞秀涛子”、“桃花坞十友斋”等,另外牌记有“姑苏桃花坞张星号发客”、“桃花坞陈仁柔发行”、“正茂号,桃花坞西首,褚祐臣发客”、“桃花坞中桂正兴造”等。至道光年间,年画铺以山塘街、桃花坞、北寺前最为集中,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十记道:“山塘画铺,异于城内之桃花坞、北寺前等处,大幅小帧俱以笔描,非若桃坞、寺前之多用印版也,惟工笔、粗笔各有师承。”可见山塘街所出多为绘本,而桃花坞、北寺前则多为印本。

    咸丰十年四月,太平军进逼苏州,清驻军总兵马德昭奉巡抚徐有壬之令,烧毁阊门城外民房,空旷其地,以作固守。潘锺瑞《苏台麋鹿记》卷上记道:“马德昭传令焚毁沿城民房,而城脚濠边一椽未动,所焚者方基上塘、渡僧桥之左右,皆市廛殷实处,而广东匪类亦率人放火于南濠前后,为乘此劫夺。”“嗣后城陷,贼中放火处,阊门中市自西及东,直巷则专诸巷、吴趋坊,横巷则天库前至周五郎巷,延及刘家浜,房屋之后半尽为煨烬。”“始时无夜不火,阊门一路无论矣,南濠两岸直至胥门万年桥,城内学士街、道前街,延至太平桥,葑门则十泉街,东则平江路,中间临顿路、护龙街,凡十字路口市廛最密处,无不投以炎火。盖欲使苏城无复有市集贸易之所,民不得谋生,势必委而去之,以此知贼无固志。”王步青《苏州记事》也记道:“城内街道为贼之馀火所延,无人扑灭,贼亦不顾。如临顿路、养育巷等处,街窄不逾半丈,市屋相对,比连数里,悉燃于火,日夜不息。日则爆熚之声盈耳,横塞浓烟;夜则照曜火光,远望如火街一道,静无人声。如是匝月,贼始踞城。”

    这是苏州历史上的一大劫难,工艺诸作几遭灭顶之灾,年画铺保存的版片,几乎全毁于这次战火。故当同治恢复,匠作的布局发生很大变化,年画铺大都移向市廛的“腹地”,桃花坞就是一个麇集之处。“桃花坞年画”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则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方才形成,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遥遥相对,名擅南北。杨柳青最早是个村庄,乃专业生产年画的聚落,“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桃花坞则在城中一隅,年画仅是百工之一,并且苏州其他街坊也有年画铺。以桃花坞年画来概举苏州年画,既是约定俗成,也是就这“桃花坞”三字所寄寓的含义和色彩,让人感受美丽、喜庆、温馨、甜俏,这与年画的初衷也是一脉相承的。

    本书从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流传、影响、样式、题材、制作、销售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描述,以作为对这项文化遗产的记录。

     

    本文系《桃花坞木版年画》前言,有删节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