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陆涵生徒弟丁亚成的回忆(四)——松鹿同春
  • 浏览量:1645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3.04.15
  •                              

    继《琢木情缘》

    作者:丁亚成

    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学雕刻艺术,是从造型树根几开始的。除了向我讲述造型艺术和雕刻技法外,他叫我细看树根奇谲的天然姿态,把树根玲珑的部分切割,拼搭成形态各异的艺术赏玩。他说过,“用树根的天然艺术来制作树根几,对于你们初学者来说,这是步入正门,懂得认识自然、熟悉自然的必经之路,并使你们雕刻出来的作品融合自然之美。拿我们雕刻行话来讲,就叫‘巧夺天工’。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关。”

    在陆老的悉心开导下,我寻根、识根,对树根这一天然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根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中,瀑流争豗之畔,经过时间的砺磨,剥蚀了稚嫩,风化了新生的肌骨。它等待着能够理解它的人,将它的心思雕琢。现在掇拾凡人难以效仿的大自然纤纤素手的丽作,辅之以艺术的造诣,就会创造出更美的形态来。仅半年的功夫,我就拼凑制成了十多个天然树根几。分送给亲朋好友,也深得他们的喜爱,使我初步尝到了艺术魅力给予我的愉悦,享受到艺术的芬芳沁人。

    有一次,我觅到一批黄杨树根,按照陆老“S”的造型设计思路和“空、松、灵、洞、巧”的雕刻规则,制成了一只高30厘米的双层树根几。这是我学雕刻以来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便满怀欣喜地去给陆老指点。他左看右看,细细品味,微笑说:“这件作品造型还不错,但说到底,还只是一件自然形态的树根几,尚缺乏艺术性。要使自然形态的树根几,上升为艺术形态的树根几,需要我们不断推敲琢磨、思索,然后再艺术加工,才能 够 完成。”随后,他胸 有成 竹地 走到 雕刻 桌台前,拿起雕刀,在树根几上有条不紊地雕刻起来。刀劈木移,敲声朗朗。不到半小时的功夫,就刻出了似像非像的两只鹿,一只昂头远眺,一只俯首低垂,与几身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远远望去,两只鹿就站立起来。陆老这种“意从心生,妙造自然”的艺术思维能力,令人心悦诚服。他还对我说:“这两只鹿似像非像,基础是要像,你看,一只刻得比较到位,鹿的耳、鼻、眼都比较细化,另一只比较模糊。似像非像,它可以留给人们以艺术朦胧的感觉去想象,去捉摸。但现在看,这只树根几还缺少些什么。你放在这里,让我再思考思考。”

    半月后,我去看望陆老的时候,只见树根几上涂了两块白色的东西,他高兴地对我说:“你来得正好,我正要教你雕塑松鼠呢?”他拿着根几对我说:“我想了半天,要雕两只松鼠和鹿配合,但几身上找来找去,没有可以雕刻的‘肉头’,然后我用白胶水和老粉粘合,涂在树根几上,现在已经干了,可以雕塑了。”我细细地看着他的雕刀,似腾蛟起凤地跳跃,撕毛、开相,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完成了两只松鼠的雕刻,只见较大的一只从鹿的颈部悄悄地往下爬,动感强烈,轻灵可人;另一只则静静地伏在鹿身上,神态自如,呼之欲出。两只似像非像的鹿和两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松鼠相互呼应,透露出陆老想象空间的能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现在,这件作品问世已有三十多年了。作品因年久而陈旧,漆皮剥落,但陆老遗留在作品上的刀痕历历与动物的点睛墨迹,仍然历历在目、灼灼生辉。每当我在几上更换盆景时,却有着另外一番的诗心。根几上的盆景,叶茂枝深、篆烟缭青。根几下面,斑剥枯老的枝根,似乎是大自然写在“地下的诗歌”,陆老“松鹿同春”的起名,到现在意味愈深愈浓了。那时,华满春枝。陆老离我们远去已多年,但与陆老雕刻“松鹿同春”的情景,记忆仍清杏如玉、晶莹似冰……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