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为御窑金砖建座博物馆
  • 浏览量:2434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3.11.05
  •                              

    御窑金砖是“相城十绝”中的第一绝,元和塘以西、阳澄湖西路以南,两座近600年的姐妹窑至今常年烧砖,窑火旺盛。以此为基础,一座以金砖文化为主题的御窑金砖博物馆正在建设中。昨天,主设计师刘家琨讲到,整座博物馆将全景展现地方性物质原料到皇朝最高殿堂的跨度精神历程,预计2015年启用。


     

    御窑金砖博物馆仅此一家  兼具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

    一进正在基建中的御窑金砖博物馆,入口处东侧两排长长的砖墙,一路延伸到元和塘畔,这些环保砖砌成的墙,近一人高,古朴庄重,砖墙上一字排开的乡土树,以及草坪透着生机。主设计师刘家琨说,等博物馆启用后,沿着这条林荫道,径直就是博物馆主入口。“慢慢地这些砖缝里,都会有绿化长出。”

    刘家琨已忘了为了金砖博物馆建设,第几次奔走相城了。这位中国建筑界的大师级人物,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等奖项,其作品屡次选送国内外展览。这次应相城之邀操刀御窑金砖博物馆。

    全国古窑也不少,这几年无锡等地建起也以窑群为主题的博物馆,但加上“御窑”前缀的,仅相城区一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他也尽可能地在苏式元素中融入皇家风范。这点从博物馆设计图的外观上可以窥见一斑。关于博物馆内部构造,他表示,将全景展示金砖生产、金砖实物、漕运进京,兼具文化研究、互动参与等部分,完整展现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设计中,他想要表达现在关于砖的运用,结合苏州元素又不仅限于苏州元素,“最终,这里将既是市民休闲公园,又是文化旅游景点。”

    御窑金砖博物馆位于元和塘以西、阳澄湖西路以南,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基地占地38875平方米,包括御窑金砖博物馆、游客中心、交流中心、遗址保护区等,总投资15000万元左右。目前,林荫大道建设基本完成,土建工程正在进行,预计于2014年初封顶,年底基本完成策展与景观建设,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

     

    活态保护“天下第一砖”  近600年姐妹窑常年烧砖

    御窑遗址上,两座姐妹窑巍然挺立,七八米高的烟囱冒着白烟。记者见到严林生时,这位双鬓斑白的老人正忙活着,一会儿往东侧窑内添些砻糠(稻麦壳灰),一会儿把西侧窑门封起,再在窑门口堆放一摞乌黑的砻糠灰。“闷窑就是给窑内的金砖降温,一般是10天-15天,要从1000℃的高温降到人手可以摸,这样才能出窑。”66岁的严林生在这里,一呆就是40年。

    金砖凤毛麟角,源自它从选材到烧制工艺的考究。所谓“金砖”实际上是粘土烧制成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又传,早先叫京砖,因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得名。

    古老的金砖烧制工艺极为复杂,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窨水、出窑等八道工序。道道工序,环环紧扣,一道不达,前功尽弃。金砖有固定的尺寸,一般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此为大金砖,也有特殊规格的小金砖。上品的金砖光润似墨玉,平滑似镜,踏上去不滑不涩,大方砖多作铺墁。严林生说,生产御窑金砖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烧砖,砖坯装进窑后要先用砻糠文火熏烤一个月,使砖坯脱水,再用片柴烧一个月,松柴烧40天,共100天,才能窨水出窑,每个环节都严格讲究。出窑后还要打磨,一块金砖从选料到最后成品整套工序所花的时间要一年多。时至今日,相城的烧窑师傅,还坚守着这种最古老的金砖烧制工艺,丝毫没有变味。严林生所烧制的已经是半成品,帮位于北桥灵峰村的御窑砖瓦厂代工。

    相城区在保护姐妹窑上也是不遗余力,不仅让两座御窑常年烧制金砖,活态保护古窑,而且经常邀请市、省文物专家,到御窑考察,去年3月,省文物专家团对东窑进行保护性修缮。

     

    御窑遗址一带曾有78座窑  建博物馆留住区域文化的根

    相城人总爱把御窑金砖以相城第一绝的名义介绍给海内外宾朋。第一绝,实至名归。两座姐妹窑所在的陆慕御窑一带,宋朝时已很有规模,但“身份”和“地位”发生变化是在明朝。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故宫时,发现御窑村特有的澄泥土质上乘,细腻坚硬,适宜制成上等地砖,才定下御窑村烧的砖为皇家建筑专用,并赐“御窑”二字。

    明清两朝,窑里烧出的砖一直是皇家专用,故宫里的每一块地砖均出自这里。兴盛时,主要烧金砖的陆慕御窑村和南窑村6000多村民都烧金砖,制砖烧砖都是家庭作坊式,各家烧各家的。

    御窑金砖最长脸的一次是2003年。当年,天安门城楼进行1949年后的第三次修缮。考虑到城楼地面材料须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有关专家严格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御窑金砖和特制古城砖。

    2006年,位于御窑村口的两座姐妹窑也被官方列为“江苏文物保护单位”,其特有的制作工艺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现在海内外留下的金砖,基本均出自相城。”相城区文联主席席逢春说,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勘探,御窑村一带最鼎盛时有窑78座,虽然因为历史变迁等种种原因,如今古窑仅剩下两座,但御窑遗址并不局限是指这两座窑,而是一个泛指。

    席逢春表示,金砖技艺繁复,真正能原汁原味烧金砖的人少之又少,作为金砖发源地,相城区绝不能把这一宝贝的非遗文化丢弃。所以相城区政府腾出黄金地段,不造高楼大厦,而是用来建造公益性的博物馆。

    “金砖博物馆与相城区地方文化紧密相连,有了博物馆,也就能留住相城区特色文化的根。”他表示,御窑金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被大家寄予厚望。

     

    摘自《城市商报》

    作者:林琳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