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巧生炉是这样“炼”出来的
  • 浏览量:1037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5.01.03
  •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当慕名前往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陈巧生的铜艺工坊时,即被诗仙太白用绝美诗句勾勒出的一幅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景象所吸引。只见院子中央两只博山炉炉体呈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状,其形古朴俊美,山峰重峦叠嶂,山间飞禽走兽扑爬腾挪栩栩如生,日辉月映,美不胜收。

    “它是中国最大的博山炉。”陈巧生介绍,博山炉源自汉代,是铜香薰炉的鼻祖。2012年,他以古炉为母本,殚精竭虑铸出此款高三尺、重达300余斤的大博山薰炉。

    一只炉从“孕育”到“出生”并不容易,要经历制作蜡模、制作外模、烤模流蜡、炼铜铸造、修器打磨、皮壳作色六道繁琐的程序。师傅告诉记者,制炉“形”是第一,一炉一模,先要用蜡料塑成所铸器物的样子。而炼铜铸造是关键,因为铜含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杂质,必须精准达到十二炼使铜质更加精纯。

    在“修模”室的聚光灯下,陈巧生正手拿细小刻刀全神贯注地在炉身雕刻着“汉代繁荣”。只见他手中的这只汉代博山炉造型别具一格:炉身下面是青龙白虎图案底座,象征尊贵的身份与地位;中间为一只凤凰,双手托着一个用来放置油灯的盘子;炉身上面则是一只呈豆状的薰炉。陈巧生说,香炉本是古代帝王所用之物,受博山炉的启发,萌生了制作这款薰炉的想法,让它更具寻常百姓生活的气息。

    去年,陈巧生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私人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在博物馆,一款款造型、色泽各异的“巧生炉”珍品纷纷引入眼帘。陈巧生制作的“巧生款”宣德炉,被收藏家称为“巧生炉”。北京雍和宫、普陀山普济寺等名寺住持、方丈均以“巧生炉”供奉佛前。上海世博会期间,16尊“巧生炉”作为中国杰出文化艺术品代表在中国馆隆重展出,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出席开幕式的各国嘉宾。

    陈巧生说,其实前人制作的铜炉款式不足百种,他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之上融入自己的理念,不断创新将巧生炉样式丰富至如今的1000余种。“制炉大师陈巧生,承艺百年创中兴。喜赏倩炉抚晚年,乐遗后代作古董。”七十六岁的石金瑶老先生,特地送来亲笔书画,以表对巧生炉铸造工艺的赞赏之情。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