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竹刻笔筒鉴赏(一)
  • 浏览量:1607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6.09.17
  •                                                       

         金西厓在《刻竹小言》中说:竹刻大家,技法创新而又启迪于后者,有吴之璠、封锡禄、周颢、潘西凤四人。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为“三松”后嘉定第一名手。
      吴之璠的贡献在于:
      1.他的浅浮雕,为前人所未有,他是创新者,其中尤以“薄地阳文”一名,成为鲁珍浅浮雕刻法之术语。其突起高度虽低于朱氏之高浮雕,但游刃其间,绰有余裕。“鲁珍善于在纸发之隙,丝忽之间,见微妙之起伏,照映闪耀,有油光泛水,难于迹象之感”,“藉以表达此种意趣之竹质,只用坚实而润泽之表层肌肤”。
      2.鲁珍画法,工构图,善用景物之遮掩压叠,分远近,生层次,故能在浅浮雕之有限高度上,甚至在高低相同之表层有透视之深度。
      3.他为“萃集精力,刻划只占全器基本一局部之一事一物,此外则刮及竹理,任其光素,或有雕刻,不过略加勾勒而已。如此则宾主分,虚实明,朴质可见竹丝之素地,与肌肤润泽上有精镂细硺之文图,形成对比,相映成色,它与深浮雕笔筒景物周匝,布满全身者又大异”。
      4.他具有驾驭复杂场面的本领,他以历史故事在笔筒创作了作品《东山报捷》(图一),这是划时代的佳作。虽说用的是黄杨木,但为后来竹人摹仿,刻成诸多竹笔筒。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在《东山报捷》这件作品中,吴之璠以他丰富的想象,抓住要点,突出了晋相谢安在战争阴云笼罩下仍与人对弈,即使前方报捷,也了无喜色,一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他把谢安镇定自如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动静结合,九个人,三人一组,互相呼应,极其生动。
      作品进贡入内府,乾隆皇帝大加赞赏,题诗二首嘱人用隶书刻在空白处:一首是“赌墅已因胜谢元,即临大事祗夷然。淮淝捷报传飞骑,履齿何妨折不全”。另一首是“鲁珍绝拔继朱公,逸品流传颇寡逢。对弈人间若无事,传神是谓善形容”。
      过后意犹未尽又题一首:竹刻由来称鲁珍,藏锋写像看传神,技哉刀笔精诚可,于吏吾当斥此人(这里的“斥”是“多”的意思)。
      乾隆两次写诗称赞吴之璠的艺术,这在竹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乾隆什么好东西没见过?造办处的能工巧匠多了去,而乾隆独对这件作品连题诗三首,说明作品构思精妙、构图精巧、雕刻精致,深深打动了他。(杨君康)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