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奇斲巧镂见精神
  • 浏览量:1182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8.11.09
  •                                                                    

      在杂项收藏中竹刻是尽可自立门户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原创可追溯到西周先秦时期的笏和竹简。竹雕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竹片(竹节)雕,一类是竹根雕。竹根的壁比较肉实,可供雕刻的余地也多。竹根雕不太强调竹子诗性的表现,而更多的是体现它造型艺术的可雕塑性。例如用竹根来雕刻人物、居室雅玩、文房摆设、山子等。笔者曾看到一件雕刻主体为“八仙过海”的清代竹根雕山子,是所谓的“圆雕”,圆雕是指完全具有三度空间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均完整雕出人物形象,可从四周的任何角度进行欣赏。据藏者称这个竹根山子是清嘉庆时期的作品。而清嘉庆年间正是比较盛行以山子等为主显得大气的竹刻。笔者手头刚好也有一件老的竹根山子,雕刻的内容为神话故事白娘子昆仑山盗仙草。这个山子器形硕大,高45厘米,径粗18厘米,运用刻竹中的圆雕技艺,以竹根为料,雕得十分精美。四周围画面采用高浮雕、镂空雕等技法,以山崖屏障为主,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上半部分,表现南极仙翁洞府昆仑山颠,朵朵祥云伴着鹤发童颜面目慈祥的仙翁,旁边有一头仙鹿,传说是南极仙翁的坐骑。仙翁的面部表情雕刻得细腻传神,特别是一双眼睛好像活的一样。下半部分,南极仙翁的两个徒弟,手持单枪的鹤童和挥舞着双刀的鹿童正沿着山岩曲径一路追杀已经盗得灵芝仙草的白娘子。从两个仙童高高扬起的斗篷来看,他们正飞也似的冲下山。山脚下的白娘子裙袂飘扬发髻高挽,右手握着宝剑左手紧捏盗得的仙草,而高居昆仑山云端颇具恻隐之心的南极仙翁似在目送着白娘子离开仙山。在竹根上演出了一出《盗仙草》。既然称为圆雕,第三部分就是它的背面,可以看到山崖重叠于幽谷,古松高虬于岩壁。镂雕的松树枝叶屈曲伸展垂荫如盖,针叶及皮片的雕刻纤毫毕现。用高浮雕技法粗线条勾勒出的山石立体感很强,展现出巍巍昆仑危乎高哉之景色。通观整个山子雕刻层次清晰,虽然是全器满雕,但布局妥贴自然,尤其是仙翁凌云仙童疾奔和白娘子垂剑自若,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情节上又互相呼应,使两部分构图连成一体。此器雕刻风格豪放潇洒,运刀老辣,粗中有细地巧施雕镂。不失为一件古朴精雅的艺术品。这种因材施艺的大制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还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
      竹根雕在竹刻艺术里所占比例虽不是很大,但也有传世佳作,如明嘉靖年间,嘉定竹刻名家朱鹤(号松邻)作的竹雕松鹤笔筒,就是取才于竹根。说起嘉定派竹刻,言必及朱、封两大家,有道是“朱氏三代承两朝,封门鼎足三兄弟”。特别是封家,兄弟三人竟有两人入紫禁城造办处为皇家专门雕刻竹器。此外,竹根雕还有一种专门仿青铜器的,据说作品全部藏在故宫没有一件流入民间。如今去故宫的话也许还能看到这些用竹根雕成的“青铜器”。
      杜甫《斫竹》诗曰: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秋深霜高之时正是砍收竹子的季节,竹根也“随斧”被欹翻出土,这“霜根”或许会弃之山野或许会被当祡烧,这种经霜老根在雕竹人眼里却是难得至宝,但又有几株能得到刻竹人的青睐而打造成美器呢。此文的题目为“奇斲巧镂见精神”,其中精神二字一语双关,竹根本无生命然而经过竹人奇斲巧镂,我们似乎见到了白娘子(精)和南极仙翁诸仙(神)在昆仑山上斗法盗仙草的一幕幕活剧,岂不是见“精”神”也。(邱景衡)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