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小山逸景(石栽盆景)
  • 浏览量:1513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9.03.21
  •                                        

     “小山逸景”亦称为“石栽盆景”,亦称为“小山景”,简称“小山”。“小山”一词源自唐代贞观年间,“小山”是唐代对一种盆景的称谓。因为唐代还没有“盆景”一词,所以带石头的盆景就统称为“小山”。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喜欢这种“小山”,亲自写下了《小山赋》《咏小山》等赞赏“小山 ”的诗篇。《小山赋》中有很多对于“小山”的具体描写:“寸中孤嶂连还断,尺里重峦欹复用正;“松新翠薄,桂小丹轻,半叶舒而岩暗,一花散而峰明”。其中可以看到群山连绵,皆在尺寸之中,半叶一花均影响到岩暗峰明,充分说明“小山 ”之小而精致。
         唐代还留下了珍贵的壁画,让今人可以看到唐代真实的“小山”。此壁画源自陕西乾陵,是李世民的孙子,也是武则天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壁画,画中是一位侍女手捧托盘,内有小石栽种小树,并有花有果,这就是唐代真实的“小山”。在小石头上栽种小树,这种技术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只有少数盆栽专家能够熟练掌握。常熟市高级工艺美术师管铁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潜心研究“小山”艺术的过程中又突发奇想,发明了一种新的材料和新的栽培技术,应用这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成果就是“小山逸景”和“微孔炻器”。(“微孔炻器”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小山逸景”与“日本水石”有类似的地方,“日本水石”是以沙盘中陈列石头,有山岩、奇石、峰峦、屏嶂等等形式,所不同的是在文化理念方面,“日本水石”的艺术特点是“静”、“禅”、“空”、“寂”、“幽”。中国的“小山逸景”具有上述特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天地之大德日生”,出自易经,“大德日生”这种思想就产生于要在这些静、禅、空、寂、幽的石头上长出花草树木,这才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因此,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就出现了这种“小山 ”,“小山”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在艺术上的体现。
         绝地求生,绝处逢生则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大德曰生”是生的概念,如何去生才有价值?请看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另一篇雄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里讲的是人生的价值,同样道理,一棵造型优美的树也要经历狂风暴雨、雪压霜摧、雷打雹击、严寒酷署的锻炼。从断裂处发出新芽,从坠崖上扬起枝干,根抓裂石缝而进取,枝取向阳光而高昂。雷击主干而成舍利,岩崩碎石而露虬根,灾难过后依然焕发精神,此树生之雄也。树生如此,况且人呼?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适用于造景之树。人生哲学与树生哲学可以相互参照,反过来用这种哲学思维培养出来的树,对人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参照意义,看到这种树就联想到“生于忧患”的人生意义,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小山逸景”。它的意义和指导思想总结为“大德曰生”。“生于忧患”。
                                                                          微孔炻器
          中国古代以陶瓷制造闻名于世,世人总称陶瓷器皿,实际上有三大类材料,分别为陶器,炻器和瓷器,陶器多为砖瓦类建筑材料,例如秦砖汉瓦都属陶器,炻器主要是日用器,例如宜兴紫砂壶,以及杯、碗一类的非瓷产品都属于炻器,瓷器就是常见的日用瓷器,以及工业用瓷,三类产品原料和烧成温度各不相同。
          我们研制的微孔炻器是专门用以栽培树木用的专用材料,比食用器皿要更加“透气”,这种透气性满足了树木植物在小容器内生长的要求,因为我们制作的“小山”基本上是全封闭的,没有像花盆那样敞开的盆面可以呼吸空气,全靠“微孔炻器”本身的透气性来满足植物的需求。这是盆景树木在科学方面的要求,难度来自艺术方面的要求,因为用“微孔炻器”来制作岩石小山必须达到天然石材的艺术效果,科学和艺术二者必须合二为一。
          管先生说“我们用“微孔炻器”制作小山、岩石,不但为自己制作“小山盆景”使用,更重要的是把这项技术传承下去,推广到世界,让大众都能参与到“小山”艺术中来,就是弘扬民族文化。”“小山盆景”这种艺术,虽然早在唐代盛行,但是至今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特别是在管先生的改良发展以后,“微孔炻器制成的小山容器”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产品,可以省去加工石头的麻烦。与自然石材相比,“微孔炻器”具有空间大,重量轻,易钻孔加工,造型和色彩多样化等优点,是制作创意类盆栽艺术品的最佳容器。应用“小山容器”进行创作,可以提升盆景类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小山容器”是未来盆景的创新之路。
         在赏石的基础上加上赏树,成为有生命的风景,是中国山水文化的一种延续,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微孔炻器”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岩石与山丘峰峦,而这些岩石正适宜用来种树,能比较容易创造出很多特殊的形式,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露根抱石”,“绝壁游龙”,“临溪观云”等艺术效果。
          用“微孔炻器”材料的制成的“小山”都是手工雕塑而成,是形状各异的雕塑艺术品,在这种“小山”上面栽种树木的过程叫“适相栽培”,就是首先要审视你的树放在小山哪一个部位合适,再根据树根的形状走向定点打孔引入树根,再翻过来底部朝上,放入栽培土,然后用吸水材料封底就完成制作过程。这个过程要注意取势,就是树的姿态,左右前后的角度位置都会形成一种势,成功的作品就叫得势,得势就产生美。
         “小山逸景”和“俯石盆景”是两种不同的盆景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内植法而后者是外植法。内植法就是树根进入石山内部生长。外植法就是树根捆绑在石头外面,然后石头放入花盆中让树根逐步长入花盆就是俯石盆景。“小山逸景”不用花盆,前者轻巧后者笨重;前者养护易,后者养护难。
         “小山逸景”是继承唐代“小山”艺术的一个延续和发展,其核心理念来自《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用“微孔炻器”制成的“小山”就是老子所谓的玄牝,玄牝之门即“小山”的底门,绵绵若存,千古不易。老子又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就是用泥土做成器物,“小山”就是用泥土所制,高温烧成。
         “小山逸景”的理论和实践全部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小山逸景”和“微孔炻器”合二为一种道,栽培艺术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万物就是“小山 ”的形式和造型上的千姿百态的变化,现在只是开始,信息时代打开了各种封闭的墙和门,原来浩瀚的五洲四海都归为一个地球村,但愿用我们的“小山”为这个村里增加一丁点的美。
         最后总结一下“小山逸景”的全部内涵就是:大德曰生,生于忧患,有备无患,自然天成。其中“大德曰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特色,山水文化具有生命才有生气,有生气才有精神,有精神才有神韵,有神韵才有意境。“生于忧患”是指生命要有价值,以树而言,黄山松树千万棵,只迎客松黑虎松等几棵名松有艺术价值,能在逆境中生长,最终达到较高的艺术价值。“有备无患”是指科学养护方面,盆景类艺术是由许多技术细节综合而成的,例如:浇水,施肥,光照,防病,治虫,换土,修剪,盘扎等等,要做到合理应时,恰到好处。“自然天成”是指一切人工制作的东西都要道法自然,做到虽由人造,宛若天开,创造自然,创意合于道的规范。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后达到的效果也是天人合一。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